| | | |
宋教仁墓
宋教仁故居
宋教仁遇刺
编辑信箱
songpixing@qq.com

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孫善豪  

宋教仁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目標在於鼓吹湖廣新軍的覺醒,間接促成了武昌起義。宋教仁曾提議革命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京師起義、中策長江起義、下策邊疆起義。孫中山的十次革命,一般都屬於下策中的邊疆起義。黃花崗之役後,同盟會人心渙散。宋教仁與譚人鳳等乃毅然在上海另起爐灶,獨立執行中策,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以共進會與文學社為基礎,在兩湖新軍間鼓吹革命,於是乃有武昌起義之成功。
民國成立後,宋教仁將同盟會與其他小黨合併,成立國民黨。當時孫中山主張同盟會仍然為地下革命組織,隨時準備繼續革命。宋教仁則主張將同盟會公開化,以堂堂政黨之陣勢、用光明正大之手段,藉選舉取得政權。宋教仁路線不僅獲得了同盟會多數之支持,並且繼續與其他小黨合併,終於組成國民黨,而在國會大選中取得了多數。這個「國民黨」,不同於一九二四年孫中山主導的聯俄容共後的中國國民黨,實乃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許多後來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張東蓀、沈鈞儒、徐傅霖、羅文幹、石志泉等,都是當時這個國民黨的核心成員。

宋教仁對於內閣制的倡議與實踐。袁世凱當上民國總統後,孫中山被選為國民黨的理事長,旋赴東京,另組中華革命黨。而主導國內國民黨的宋教仁路線,則是在體制內,以內閣制來架空袁世凱。如果當時袁世凱能明察當代潮流、對帝制不抱期待,放手讓宋教仁組閣,則中國華盛頓或民國「國父」之名,無疑非他莫屬。而整個中華民國史,或就將此改寫。不幸的是:宋教仁的內閣制主張,站在袁世凱的立場而言,是強人所難,直接牴觸了袁世凱「一人天下」的期待,於是,被刺;開啟了中國此後一連串政治、軍事的混亂。

宋教仁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08年12月)